記者 劉裕國
2017年09月05日07: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西昌市邛海濕地享譽“中國高原最美濕地”。 |
![]() |
集濕地保育、科文教育、游憩休閑功能于一體的眉山市東坡濕地公園。 |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謀劃推進,鮮明提出綠色發展理念。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四川視察,對四川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四川省省長尹力對記者說,“4年多來,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持把其作為謀劃和推進四川發展的根本遵循,積極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交上了一份穩中向好的生態環保答卷。”
擔當綠色責任
堅決落實好黨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
記者: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對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尹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些重要指示以及對四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殷切期望,是賦予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四川河流湖泊很多,規模以上河流,也就是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16條,其中跨省河流217條,天然湖泊也有1000多個。同時,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多樣的氣候類型,造就了美麗的山水風光,四川是全國三大林區和五大牧區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珍貴的生物基因寶庫,有5處世界自然遺產。四川環境保護得好不好,不僅關系自身發展,更關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全國可持續發展全局。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堅定不移、一以貫之推動中央生態文明各項決策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努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綜合施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總體穩定、穩中向好的態勢。
開展環保督察
全面打響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記者:四川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有媒體評價,“四川敢于自我亮劍,掀起了一場環保風暴”,您如何看?
尹力:開展中央環保督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其中包含了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整改、倒逼責任落實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方法。做好環保工作必須敢于亮丑,堅持真抓實干,中央出臺《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后,四川很快出臺了《督察方案》,從2016年6月以來,我們自加壓力,在省內開展了環保督察,12個省領導帶隊、22個省直部門參與,經過10個月的工作,在今年3月實現了對全省21個市(州)的全覆蓋,是全國第一個實現省內環保督察全覆蓋的省份。這一輪督察,共對近800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了個別談話,對142個縣(市、區)的近2000個點位進行了下沉督察或重點督察。
通過督察和發現問題整改,我們對全省生態環保工作完成了一次全面系統的體檢,并對病灶實施精準的靶向治療。全覆蓋督察共梳理出各類環境問題8924個,對此均明確整改措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對370名黨政領導干部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立案查處了環境違法企業703家,目前已經整改完成91%。同時,我們堅持重拳出擊、鐵腕治污,掀起了“藍天”“碧水” “凈土”三大保衛戰,推進水污染防治四大工程,開展土壤環境監測預警、耕地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五大行動。
做好綠色“加減法”
構建生態優先保障體系
記者: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四川還采取了哪些重要舉措?
尹力:四川在落實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過程中,十分注重加強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用做好綠色“加減法”來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和工作體系。
在加的方面:2013年以來,省委常委會常態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思想,省委全會出臺《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省政府常務會議32次審議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議題。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9.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0.6%,全面落實河長制、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持續加大投入,2013年以來省級財政共投入生態環保專項資金800多億元,2016年集中開工400多個污染防治重大項目、總投資540多億元。加力生態建設,啟動綠化全川行動,全面推進“有山皆綠”“身邊增綠”,2013年以來累計營造林4500萬畝,2016年森林覆蓋率比2012年增加1.6個百分點。
在減的方面:實施考核“減負”,出臺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辦法,引導183個縣(市、區)實現差異化特色化考核評價體系,取消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GDP考核。積極開展清潔化能源替代工程,2016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80%,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35%,“十二五”累計外送水電電量3500多億千瓦時,折合減少標煤消耗1億噸以上。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累計關停小煤礦700多處,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任務,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488戶。為自然保護區減壓,對保護區內建設項目實行負面清單管理。
保持戰略定力
著力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記者:四川生態建設目前取得了哪些積極進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重點解決?
尹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今年1至7月全省實現PM10、PM2.5雙下降,優良天數率達79.2%;87個國控考核斷面達標率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考核標準,長江干流四川段和金沙江流域優良水質率達100%。
今年5月,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美好愿景,對深入推進綠色發展作出部署。下一步,我們將強力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動生產方式向節約高效轉變,著力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堅定不移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抓好若爾蓋、川滇、秦巴、大小涼山四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加強江河濕地修復治理和草原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方位深化綠化全川行動;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大環保督察執法力度,大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和城鄉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和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開展“氣化全川、電能替代、清潔替代”工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05日 13 版)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