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qū)        注冊

    戈壁荒灘起新城

    2015年08月26日16:17   來源:天山網(wǎng)原創(chuàng)

    原標題:戈壁荒灘起新城

    湘女華淑媛(左一)與先生邸世光的合影。

    “我的故鄉(xiāng)湖南是魚米之鄉(xiāng),山清水秀。我16歲時參軍進疆,看到萬里戈壁荒漠,常常想,要在這戈壁灘上建起花園,把新疆變成和故鄉(xiāng)一樣美的地方。現(xiàn)在,62年過去,我的夢想實現(xiàn)了。走在石河子的街道上,好些都是當年我開拖拉機推出來的,我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也想對湖南、新疆人民說,湘女們對得起家鄉(xiāng)父老,對得起祖國。”——湘女:華淑媛

    時光回溯上世紀50年代,8000湘女踏著戰(zhàn)爭的硝煙走進蠻荒的西部,辛勤汗水灑戈壁,寶貴青春獻熱土……她們也被譽為“戈壁上的第一代母親”,當時16歲的華淑媛也是其中一員。

    生于1936年的華淑媛是湖南省衡陽市人。從1952年進疆至今已過去62年,當年的花樣女孩已經(jīng)是近80歲的白發(fā)老人。

    華淑媛的父親是生意人,家境殷實,家里八個孩子,七個哥哥,就淑媛一個女孩。 “我想家里的遭遇都是因為戰(zhàn)爭逃難引起的,我要參軍,保家衛(wèi)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2年的這個決定,讓她的命運就此改變。

    筑夢奮斗戰(zhàn)荒原

    石河子軍墾博物館復原圖(資料圖片)

    1952年,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顛簸,越過浩瀚戈壁,華淑媛來到了新疆。“我們到星星峽的時候還有土匪,車上都配的男兵帶著槍,路途很艱難。”華淑媛回憶說。

    她隨部隊到了規(guī)劃中的“新城”石河子。當時,這座規(guī)劃中的“新城”沒有居民、房屋、馬路……茫茫雪原下覆蓋著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荒灘,除了蘆葦就是礫石。“我和幾個姑娘就住在一間地窩子里,鋪著厚厚蘆葦?shù)拇笸量痪褪俏覀兊陌矘犯C。”

    石河子軍墾博物館復原圖(資料圖片)

    夏季五六月在田間作業(yè),夜晚姑娘們就睡在地頭的窩棚里。“一天我下夜班回到窩棚里,揭開被子一看,啊一條蛇盤在被子下,嚇得我又喊又跳。”華淑媛說,像這種情況不算少數(shù),有蘆葦或紅柳叢的地方蚊蟲很多,他們就用沙土和成泥涂在臉上、手上,在那個年代什么條件都沒有,大家只有用這種辦法來保護自己。

    在炎熱的夏天有時要露宿沙灘,氣溫高達40度以上,每個人只有一頂蚊帳,一次遇到刮大風,蚊帳被風刮跑了,被子和頭上全是沙土,姑娘們個個全都像土菩薩,睜開眼睛,姑娘們的眼睛美麗而有神,大家相互觀望,笑著說:“像土菩薩”,不、不是,像觀音菩薩”,姑娘們都很樂觀可愛,現(xiàn)在回想起當年的情景依然很開心。

    石河子軍墾博物館復原圖(資料圖片)

    那時新疆的冬天氣溫常常在零下40度多度。拓荒戰(zhàn)士們要去瑪納斯河路程有十幾公里,走大半天才到達目的地。邊割柳條,編各種勞動工具,如抬把、地耱,房門、籮筐等,大家身著光板皮大衣,腳穿氈筒踩在40多公分深的雪地里,步履很艱難,大家都筋疲力盡了,渴了就抓把雪放嘴里,餓了就烤烤凍得硬梆梆的饅頭吃,也不能坐下來休息,那樣會凍死人。

    “沒有房屋,自己蓋;沒有土地,咱們來開荒;沒有工具,自己造;勞動的雙手能夠翻天地,戈壁灘上蓋花園。”這是當年湘女們勞動時唱的一首歌,華淑媛唱起這首歌時,頓時情緒飽滿,思緒也回到6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夢想,這首歌里戈壁灘上蓋花園,把新疆建成像湖南一樣山清水秀是夢想。”華淑媛高興地說。

    石河子軍墾博物館復原圖(資料圖片)

    由于年齡小,華淑媛被分到醫(yī)務、文書方面的工作,她堅決不干。“我要開拖拉機。”團長笑著摸摸她的腦袋說:“小鬼,拖拉機可金貴了,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要思想好、身體好、素質(zhì)好,家庭出身好。再說很苦的,你行嗎?”“我行。”華淑媛擲地有聲的說。一個月后,她被分進了拖拉機學習培訓班。

    一年后,她又被派去學開收割機。當時講勞動競賽,“一天一夜只休息兩三個小時,每天能收割一千來畝麥子。”

    有一次華淑媛為了搶收,三天兩夜都沒合眼,不想身體太虛弱,暈倒后從收割機上滾了下來。先是倒在地埂上,然后滾到埂下,剛滾下去,草車就過來了,差點把她碾著。“我差點就沒命了,我們湘女們有不少人因為勞累、生病埋骨天山,長眠新疆。”想起往日犧牲的姐妹,她的聲音低沉下來。

    “從天不亮干到天黑,機器從來不休息,我們沒有禮拜天,除了下雨天,其他時間都在工作。”華淑媛堅定地說,“我們軍人就是講奉獻,講犧牲,建設家園沒人講條件。”

    戈壁母親的情懷

    如今石河子市的鳥瞰圖。

    “人家都說我們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的孫女在上海念書,念完我就叫她回到石河子來,都擠在上海干嘛,我們這里也需要人才建設啊。我的女兒也在這里工作,兩次被評為全國的先進模范工作者。”說起家里的孩子,華淑媛老人滿滿的自豪感,“我對他們很滿意,繼承了我們的奉獻精神。”

    華淑媛(左三)與三個孩子的合影。

    過去的苦難在華淑媛阿姨看來都是過眼云煙,今天的幸福才是真實的。

    石河子曾是新疆建設兵團屯墾戌邊的第一城,也是現(xiàn)今湘女最為集中的地方。這座城市從前是蘆葦叢生、野獸出沒的荒灘戈壁。但2002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官員參觀石河子新城后,稱贊它是世界上治理沙漠、營造綠洲、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大奇跡。該市也因此被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如今,在天山南北湘女們依然有很多人在守護邊疆,她們眾多的子孫仍在為邊疆的繁榮穩(wěn)定默默地奉獻著。

    太奶奶與曾孫孫合影(第四代)。

    “看著處處的沙漠綠洲覺得,活得坦然。”她說,這里就是我們用雙手建起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在這里生活和工作了六十多年,晚年享受快樂幸福,子孫都已成才,可以說是:“獻了青春,獻子孫,獻了子孫,獻終身”,看到我們兵團農(nóng)場今非昔比,回首我走過的足跡,對過去的付出我無怨無悔!

    “相信父母的在天之靈看到新疆的變化,也會感到欣慰。對我來說,這里和湖南沒有什么分別,要說回到故鄉(xiāng),那這里就是我的故鄉(xiāng)。”華淑媛老人說。(記者朱凱莉報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guān)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欧美人与动人物性行为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网址| 你懂得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天天碰天天摸天天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欧美日本高清在线不卡区|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小小的日本乱码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高清6| 免费在线观看污污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爽视频 | 国产孕妇做受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幻女free性俄罗斯第一次摘花| 乱肉妇岳奶水小说| 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天天操天天爽天天射|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欧美日韩生活片| 全免费一级午夜毛片| 美女大胸又爽又黄网站|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一级国产黄色片| 日本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欧美军人男男同videos可播放|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美国式禁忌4桥矿超棒|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鲁啊鲁啊鲁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麻豆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