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貧困宣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職責所在。將每年的10月17日確定為“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貧困群眾的關心愛護,對于宣傳扶貧開發政策,弘揚扶貧濟困美德,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支持扶貧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必將推動扶貧開發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絕不能讓貧困代代相傳。扶貧開發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十二五”以來,陜西省投入財政資金183.14億元,實施了一批重大扶貧項目,使265萬人告別貧困。特別是創造性地開展了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工程,三年多來已搬遷28.55萬戶111萬人,從根本上改善了生存狀況。但是,目前全省仍有貧困人口575萬,扶貧攻堅任務還很艱巨。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和“兩個百年”目標、“三個陜西”建設的新要求,我們將把扶貧開發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片區攻堅、移民搬遷三大戰略,加快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扶貧開發既是政府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義務,必須創新體制機制,拓展廣度深度,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扶貧開發工作格局。一要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利用市場效應吸引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二要健全收入分配機制,通過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吸納社會資金支持扶貧開發。三要完善幫扶工作機制,使社會力量更加便捷地參與扶貧。
扶貧濟困,重在行動。全省上下要以設立“扶貧日”為契機,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幫困活動,讓貧困群眾時時處處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愛、切切實實享受到改革發展的實惠。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