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粟
編者按:3月1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兩高”工作報告。關于報告,網友們最想知道什么?哪些關鍵詞最受網友關注?如何從浩如煙海的數據中讀出中國民眾的期待?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百度知道,共同推出系列大數據解析——數讀時代,據說兩會。
依法治國,法治中國。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所做的兩高工作報告,將“成績單”清晰地擺在人們面前:去年檢察機關查辦廳局級貪官253人、省部級8人;人民法院審結包括薄熙來案、劉志軍案在內的國家工作人員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犯罪案件2.9萬件……今年的“兩高”報告讓人們對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反腐倡廉有了新的期待。網友對“兩高”的報告關注哪些問題?什么詞最受網民熱搜?
司法改革、楓橋經驗、平安中國同時進入兩高報告top10
“司法改革”、“楓橋經驗”以及“平安中國”都出現在了2014年兩高報告中。而在百度知道數據搜索平臺中,這三個詞都進入到網民搜索度排行top10。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任進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后,司法改革被寄予厚望。這說明人們迫切關注2014年法院、檢察院在深化司法改革、檢察改革,堅持和促進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反腐倡廉有哪些新舉措。
楓橋經驗,一個50多年前創造的“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地方經驗,為什么今天依然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任進稱,這一方面說明人們對“楓橋經驗”還不熟悉、感興趣,更是因為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發展邁入關鍵階段,社會矛盾多樣多發,人民群眾關心各級黨政機關特別是政法機關如何將“楓橋經驗”所蘊含的創新精神與深化改革的時代要求相統一,把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結合起來,依法及時妥善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與時俱進地依靠群眾預防化解社會矛盾。
高法報告三類詞匯最受關注:與群眾利益密切、信息公開、司法體制改革
在高法的top20關鍵詞中,上榜的詞匯有些是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比如國家賠償;還有的是方便群眾、信息公開類的,比如裁判文書上網,電子送達;另一類是司法體制本身的改進,如司法改革、人民陪審員等。任進表示,行政訴訟法正在修改,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以及司法體制改革,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是三中全會決定中法治中國建設的新亮點,深化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也是去年法院工作的重要舉措,自然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網民關注案件審理、國家賠償、陽光司法,也表明對公正司法和方便群眾的期待。
關注公職人員職務犯罪:挪用公款、貪贓枉法、以權謀私成網友熱搜詞匯
相關搜索顯示,網友對公職人員利用職務犯罪十分關注, 其中“挪用公款”、“貪贓枉法”、“以權謀私”都是網友熱搜詞。去年以來,法院加大對貪污賄賂等犯罪的打擊力度,審結國家工作人員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犯罪案件2.9萬件,判處罪犯3.1萬人,其中包括薄熙來受賄、貪污、濫用職權案,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任進對此表示,法院如何積極參與反腐敗斗爭,加大依法懲治腐敗犯罪力度,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對貪污賄賂、瀆職犯罪保持高壓態勢,促進建設廉潔政治,檢察院如何進一步提高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水平,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堅決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的職務犯罪,繼續深入推進查辦和預防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工作,人民群眾高度關注,說明反腐倡廉不僅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也是關涉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群眾對中央反腐倡廉的政策非常擁護,對法院、檢察機關的期待很高。
“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受網友關注
“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也出現在受網友最關注關鍵詞中。高檢報告中提出,制定《關于切實履行檢察職能,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的若干意見》,健全檢察環節錯案發現、糾正、防范和責任追究機制。堅持有錯必究。任進稱,冤假錯案對司法公正的損害最大,對公民權利的侵害最大,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提出,要堅守防止冤假錯案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司法權威。中央政法委及時出臺了《關于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規定》,就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加強防止和糾正錯案作了明確規定。任進稱,“如何認真吸取發生冤假錯案的深刻教訓,應從司法體制機制、法院檢察院自身司法理念、能力素質等方面查找原因。”
相關專題 |
· 數讀時代·據說兩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