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掃描二維碼 |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
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發展上來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新聞目擊
一個經濟指標排名靠前,一個是偏遠山區縣,兩位區縣代表暢談考核
“指揮棒”刷新政績觀
記者 崔 佳 李 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說出了基層干部的心聲!闭f起政績考核,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代表(見圖)滿是感慨。
巴南區地處重慶主城,經濟指標一直排名靠前。李建春說:“過去GDP是首當其沖的考核指標,為完成指標,鎮街、部門‘全民招商’,不管適不適合,先招進來再說,結果‘村村冒煙、戶戶點火’,有些項目根本不對路,經濟沒上去,反而把生態環境破壞了。”
巫山縣是位于重慶三峽庫區的山區縣,縣委書記何平代表(見圖)對此感受更深:“過去的考核是全市一把尺子,‘能力強的吃不飽、基礎差的跟不上’。比如像招商引資、出口創匯等指標,對主城區可能沒什么問題,但對我們這樣的偏遠山區縣,完成起來非常困難!
“另外,考核名目繁多,不科學。”何平說,市里對區縣的考核和評價項目,加起來有200多項,每根“指揮棒”揮下來,基層都要跟著轉,干部負擔重,群眾也有怨言。
去年9月,重慶市科學劃分為五大功能區,與此相適應,實施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巴南屬都市功能擴展區,按新考核體系,GDP權重下降,重點考核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利用內外資等,并增加了社會、文化、生態的考核。巫山屬于生態涵養發展區,考核調整側重旅游發展、扶貧開發、生態環保等方面。
不以GDP論英雄,不等于放棄發展,而是明確發展什么,怎么發展。何平說:“新考核體系下,我們要考出好成績,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涵養好青山綠水。”
去年以來,巫山縣著力產業結構優化,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建成3個萬畝、10個千畝、100個百畝特色農業示范園,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3天。“‘指揮棒’擺正了,有利于科學發展。”李建春介紹,2013年,巴南區實際利用內資370多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兩項指標增幅均居重慶主城區首位。
要GDP,不唯GDP
記者 王 珂 于 洋 吳撼地 賀 勇
梅永紅代表:經濟發展是長跑,比的是耐力、持久力
王小康委員: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
李超鋼代表: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使發展更可持續
GDP增長不等同于健康發展,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唯GDP論已是末路!泵つ孔非髷底衷鲩L、盲目舉債,造成資源浪費、環境破壞,成為唯GDP論的負面標簽。
“GDP崇拜”與長期以來的“指揮棒”有關。山東濟寧市長梅永紅代表說,以GDP為核心的經濟指標考核,在中國經濟快速崛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地方過度追求GDP,甚至以GDP論英雄,GDP指標與領導干部的升遷直接掛鉤。
經濟增長速度不是越高越好,必須符合經濟規律,充分考慮潛在增長能力!耙蚱莆℅DP論,關鍵是要改革政績考核和評價機制。”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會長王小康委員說,GDP增長不等同于健康發展,在GDP之外,生態環境質量、居民生活幸福水平等都應成為重要指標,尤其是群眾滿意度應該放到突出位置。
梅永紅認為,改進考核方法,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政府應該專注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比如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培育中小企業、促進技術創新等,與追求短期GDP高增速相比,是更有質量的發展。全面認識GDP,樹立正確政績觀,才能把深化改革聚焦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上來。
不唯GDP并非不要GDP,合理的經濟增長率一定要有
那么,不要GDP能行嗎?
“對于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首要的任務還是發展,GDP增速過慢也不行。”梅永紅說,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期,無論是保就業,還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速作為支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有利于增強市場信心,有利于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要更加科學地去認識GDP,不唯GDP并非不要GDP,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贝砦瘑T們認為,要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增速就不能低于一定的“底線”。
不少代表建議,加快構建綠色GDP指標考核體系,因為綠色GDP指標更加多元,有利于增強資源環境保護意識,減少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項目上馬,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態、污染和資源成本。
有的機構已經研究推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指數(CDI)。北京市豐臺區區委書記李超鋼代表說,CDI不僅包括GDP在內的經濟發展指標,還包括了民生、社會發展、國際貿易、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在內的眾多新指標,相比GDP,CDI既能反映收入分配,又能反映生活質量,更為全面、科學和先進。
主動調控,把著眼點放在各種實在的結果上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GDP?
“說到底,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是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王小康表示。
“經濟發展是長跑,比的是耐力,是持久力。”梅永紅說,快和慢受制于許多條件,包括要素稟賦、產業基礎、政策環境和外部形勢等。如果只是一味以短期的增長速度,必然帶來大量短期行為甚至是竭澤而漁的破壞行為,由此形成的巨大代價也只能讓后人承擔。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22省份下調了GDP增長目標,這是地方權衡經濟發展與要素資源制約之后做出的主動調控。“一定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繃得很緊,就會轉不過來、調不過來!崩畛撜f,降速提質,核心是提質,即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也就是要把著眼點放在各種實在的結果上,不斷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目的。王小康認為,如果GDP快速增長,老百姓卻沒有享受到改革發展的實際成果,人們的生活品質上不去,GDP對老百姓而言,只是毫無意義的數字而已。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7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