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刻領會 把握精髓 立足本職
2012年11月8日至11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我通過網絡收看了會議的開幕式,收聽了胡錦濤同志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出的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工作報告,深受鼓勵,感觸頗多。對此,我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提高認識,深刻領會十八大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是一次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是一次重要的、勝利的大會,對凝聚黨心軍心民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以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同時,大會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最后,大會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科學化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雖然會議日程僅有幾天時間,但是這一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會議,關系著黨的前途和命運,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著中國的未來發展,關系著中華民族走向復興,意義重大。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藉此,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途上,努力拼搏、奮勇前進,贏取新的更大勝利。
二、把握精髓,不斷創新觀念、與時俱進
十八大報告高屋建瓴、立意高遠,內涵豐富、重點突出,為我們勾畫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政治宣言,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通過認真學習,我認為要領會和把握以下幾方面的精髓,才能不斷創新觀念、開拓進取,才能不斷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第一,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大會主題。十八大報告一開始就闡明了報告的主題,簡潔而鮮明地宣示了我們黨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前進的重大問題,確立了十八大報告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遵循。確定這樣的主題,表明我們黨對當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科學分析,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的科學判斷。這是該主題的時代背景,它要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要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確定這樣的主題,表明我們黨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和實現新的奮斗目標的堅定信念,反映了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和黨的建設的全面部署。這是該主題的根本體現,它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團結一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奮斗。
第二,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依據這樣的認識,十八大報告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一方面,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科學發展觀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定位,明確了科學發展觀作為科學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定位,明確了科學發展觀作為重要指導方針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定位,這是十八大報告的最大亮點和最突出的歷史貢獻。另一方面,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等作了闡述,把科學發展觀的精神貫穿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突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
第三,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十八大報告的主線。圍繞這條主線,一是要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進程,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二是要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根本結論。三是要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關系,深刻認識道路是實踐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四是要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據、布局和任務,以“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識,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框架。
三、立足崗位,不斷增強干好本職工作的動力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黨的十八大首次將醫療監管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作為醫療衛生工作的一部分,醫療服務監管工作要緊緊圍繞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從黨的十八大對醫療衛生工作的新要求出發,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整體需要出發,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委黨組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履行工作職責,大力推進醫療服務監管各項工作,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作為黨員中的醫療服務監管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時刻牢記“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深刻認識到監管工作的成效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是否滿意,關系到人民群眾是否能切身體會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帶來的實惠。要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做科學發展觀的堅定實踐者。在做好醫療衛生體制機制創新和轉換工作,解決行業內深層次問題的同時,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做到外部環境和內在因素“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兩相呼應,相互作用。
近些年來,醫療服務監管工作雖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績,但是在一些方面還是存在效率較低、執行力不夠等問題。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醫療衛生行業及其服務能力迅速增長的現實情況下,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就顯得更為迫切。但我們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今后,我們將通過加強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執業行為監管、健全“國家-省-市”三級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建立醫療風險預警機制、深化“平安醫院”創建、加強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監管等工作,全面提升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大力推動醫療服務監管事業的快速發展,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對醫療監管工作的要求,為優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內外環境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
通過十八大精神的學習,使我深刻覺悟到:中國的興旺發達關鍵在黨,民族的全面振興關鍵在黨。實踐證明,只有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務實大干,才能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化解轉型中的矛盾,實現跨越中的升級。作為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職崗位,出色完成崗位任務,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