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夢 文化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復興之路》展覽后第一次提出“中國夢”的概念,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他再談中國夢,更具體形象地描繪了“中國夢”的愿景和藍圖。其中提到“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
夢想,是人生的一種精神支柱,它不分大小,無論貴賤,每個中國人心中小小的夢想匯集在一起,即成就了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共同的中國夢。中國夢首先當然是物質層面的,包括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成,業有所基,居有其室,行有通途,衣食往行有足夠的保障;但是我們的夢想不能僅僅停留在吃飯穿衣的層面,應該有超越其上的一些東西。正如歌里所唱“心若在,夢就在”,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如何能夠堅守心靈的那一寸凈土,如何能夠發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魂,是值得我們深思和討論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享有精神生活的富足,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國家圖書館作為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肩負著提高人民群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承擔著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添磚加瓦的光榮任務。作為奮斗在圖書館基層崗位的一名編目員,首先應該樹立遠大理想,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腳踏實地,才能更好地踐行十八大精神。在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同時,也為實現國家的光榮與夢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日常的工作中,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放思維,碰撞新火花
十八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不走改旗易幟邪路”。發揮好創造之力,用文化藝術特有而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激發起全社會各領域的創意、創新、創造,貢獻于創新型國家、創造型民族的建設。
我所在的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是一個從來不缺乏創新的部門,無論是業務學習還是活動開展,部門領導都非常注重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業務上,為了與國際接軌,幫助員工們更好地了解與掌握國際前沿的編目規則,我部承辦了“資源描述與檢索(RDA)理論與實踐”的研討會,并邀請到國際編目界著名專家芭芭拉?B?蒂利特女士講學,給大家帶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思維盛宴。文化活動方面也非常注重創新性,如以賽詩會等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學習十八大精神,摒棄空洞的文件學習,讓大家用心去感受,用筆去記錄,將十八大精神幻化成美妙的詩歌,吟誦出我們的感動,大大提高活動的參與度和普及度,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服務讀者,傳遞正能量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國家圖書館在開展工作時,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讀者的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是否合格的標準,將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作為工作的核心與重點,提出了“首問責任制”、“讀者服務工作六不講”等要求,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與方式,拓寬服務范圍與渠道,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形成文獻信息研究、參考咨詢、文獻提供、講座培訓等多元服務鏈。經過不斷的努力與發展,國家圖書館的基礎業務穩步推進,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外文采編部雖然沒有直接與讀者打交道的機會,但我們著錄的每一條書目數據,都飽含高度的責任心和對這份職業深深的熱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讀者可以通過OPAC系統檢索到任何一本圖書的完成狀態以及當前的責任人,這對讀者監督和促進我們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樹立了廣大基層工作人員“一線為讀者,全館為一線”的服務大局觀和不斷創新服務的發展觀,做那顆最普通卻又不可或缺的螺絲釘,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三、堅持學習,提升高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013年春季開學典禮上發表過這樣的講話:“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求知者的天堂。作為一名圖書館員,我們更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一種興趣愛好,始終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態度。有時候也會抱怨工作很忙很累,沒有時間學習,冷靜下來想想,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除了要學習書本,還要善于向先進學習、向實踐學習。只有自身知識豐富了,信念堅定了,才能更好的服務讀者。
去年剛剛離開校園的我,懷揣著夢想來到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工作,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深感專業知識的欠缺,無論是圖書館學基礎知識還是編目工作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我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直面問題,迎難而上。部門和組里也非常重視對新員工的業務培養,為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的學習課程,促進我更快地成長。除了參加組里安排的業務學習外,我還利用閑暇時間,主動學習《西文編目實用手冊》,初步掌握了MARC21的編目規則,并能熟練運用ALEPH系統進行英文圖書的編目,截至目前,已能完成組里定下的基本工作量,并爭取將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有更多的超額。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外,我還經常瀏覽國內編目專家的博客,時刻了解更多編目界的發展與動態。
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我會始終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不平凡的人生夢想。
四、求真務實,實踐出真知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書本的知識再豐富,也要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才能長才干。作為一名編目員,理論學的再好都是空談,只有在點點滴滴的工作中日積月累,才能盡快地成長與成熟,迎接更多挑戰,承擔更多重擔。正如同習近平主席在闡述偉大的中國夢時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現我們人生的追求與夢想也需要這種實干家的精神與品質。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要想鑄造美麗溫暖的中國夢,需要我們每個平凡的勞動者愛崗敬業,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良心,不懈怠,不馬虎,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真正做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十八大的勝利召開,有如春風,吹來了新氣象,也溫暖著老百姓的心,它為全中國人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中國夢。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也有自己的夢想和憧憬,希望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有一個溫暖的家,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有更豐富的文化生活;希望人與人之間擁有更多信任,不再懷疑猜忌,不再劍拔弩張,真正做到“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希望社會擁有公平正義,充滿更多正能量。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夢的實現終究還要靠年輕一代來實現。夢在心中,路在腳下,有夢就要追,奮斗過的青春才能更懂珍惜和感恩。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到:“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在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需要每個人的信心與力量,才能讓我們的中國夢早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