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科學技術部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開創農業農村科技工作新局面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  賈敬敦
    2013年07月29日15: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開創農業農村科技工作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盛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必須全面學習掌握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工作部署,充分認識十八大對加快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突破約束農業農村發展的制約因素,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科技工作新局面。

    一、黨的十八大對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農業發展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全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業強則國家穩。農業的發展壯大關系整個國民經濟的命脈,也關乎社會的穩定。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農業的基礎地位和關系全局的戰略作用,不但沒有絲毫削弱,反而愈益突出。近年來,糧食連續豐收,主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后,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仍需堅持狠抓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任務不放松、實施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不減弱,不斷夯實農業基礎。

    (二)“四化同步、五位一體”為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五位一體”的新思想、新論斷,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賦予了新的內涵,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幕健泵鞔_了“四化”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又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支撐和保障!拔逦灰惑w”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農業與生態建設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建設生態文明迫切要求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

    (三)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我們黨對解決好“三農”問題思路的新認識、方略的新發展、舉措的新突破。這一論斷,從理論上講,是由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內在聯系決定的;從實踐上講,是由制約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決定的。制約“三農”問題有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是城鄉二元結構,因此,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這是解決好我國“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

    二、新時期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制約因素

    新的歷史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正面臨一系列新的全球性挑戰,受資源能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勞動力等因素約束越來越強,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日趨繁重。

    (一)水資源短缺,人均耕地減少。我國水資源人均年占有量2200立方米,位居世界109位,屬于13個貧水國之一。由于城鎮擴張占用耕地、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水土流失損失耕地、沙漠入侵耕地等,每年減少耕地將近8千萬畝。2010年,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37畝(0.09公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產田占2/3。

    (二)化石能源缺乏,生態環境惡化。隨著世界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劇增,化石能源危機正在愈來愈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急需太陽能、生物質能源等綠色、可再生能源的突破和發展。生態環境是動植物及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也在逐年提高。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過量的化肥、農藥使用,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據統計,目前我國污水灌溉農田面積約5000萬畝,約3億畝耕地正遭受重金屬污染威脅,造成糧食減產約1000萬噸,污染糧食約1200萬噸。

    (三)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素質不高。人口統計數據公報指出我國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口紅利期”即將結束。這意味著人口負債的來臨,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壓迫,勢必會出現用工荒、勞動力成本上漲等現象。由于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民受教育程度低,農村勞動力的總體素質不高。統計顯示,婦女已占中國農村勞動力的60%以上,是參與農村管理、建設的主力軍。已經出現的季節性農村勞動力不足,以及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障礙障礙。

    (四)極端天氣增多,自然災害頻發。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增大,直接影響了糧食的有效供給。據測算,自1980年起的30年,氣候異常變化已經導致全球玉米產量減少5.5%,小麥產量減少3.8%。2003-2009年,我國因氣候異常變化導致糧食損失6068億斤,因旱災造成的損失約占自然災害損失總數的60%,洪澇和病蟲害各占到10%左右。

    三、開創農業農村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出路與舉措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國夢的難點和關鍵。農業農村的發展要靠政策、靠投入,從長遠來看,最終還是要靠科技創新。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四化”同步推進,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做出積極貢獻。

    (一)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和保障, 始終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F代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潛力和強勁動力也在科技。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一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強化農業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科學力量的合理布局,超前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術,引領和促進發展農業新興產業,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二是以糧食豐產科技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農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二)加快區域特色產業和縣域經濟發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求我們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充分發揮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提升農業農村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一是繼續實施富民強縣專項行動和星火計劃等國家政策引導性計劃,依靠科技創新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農村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有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為城鎮化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二是切實加強村鎮建設領域科技創新,為推進城鎮化提供科技支撐。

    (三)深化科技體制和計劃管理改革,優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環境。一方面,要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形成科教興農的強大合力。積極培育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使企業逐步成為科技創新主體。另一方面,以統籌資源配置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業領域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進一步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簡化立項流程,強化過程管理,建立和完善項目績效管理、信用管理和成果管理體系,不斷完善農業科研分類評價機制,切實形成責權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農業科技管理運行機制,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四)構建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新型農村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涉及面廣,內容包括農業科技、農業生產、農業基礎設施、農村商品流通、農村金融、農村信息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多個方面。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村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推進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基層農技部門、涉農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業大戶聯合共建農科教結合綜合基地和農村科技服務站點。充分發揮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五)培育農村科技人才和新型農民,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我國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本在于提高農民素質。加強農村實用科技人才培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然要求,培育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造就新型農村科技人才隊伍,一是是大規模開展農村科普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讓農民學習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不斷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培育一支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二是繼續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科技創業,鼓勵和引導專業科技人員、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業一線創新創業、開展技術服務,加快發展農業產業;三是健全農業科技人才評價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地位和待遇水平。

    (六)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擴大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進一步提升全球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我為主”,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提升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一是利用國外資源開展農村科技服務,從政府間合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方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二是鼓勵我國涉農企業和研發機構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國際科技資源,提升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三是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涉農研發機構,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并與內資企業或科研機構合作申請科研項目;四是依托項目實施與基地建設,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的現代農業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使農業國際合作成果更好的惠及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一二三四日本视频中文|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4| 免费黄色app网站|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免费看污污的网站| 超级乱淫岳最新章节目录|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 97视频资源总站| 日本a∨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绿巨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www.一级毛片| 日本黄色影院在线观看| 全高清特级毛片| 色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jizz免费观看| 干b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三级黄色免费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91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视频网|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 青梅竹马嗯哦ch|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EX|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