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做好船頭的瞭望者 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窗外的霓虹燈閃爍,夜風帶來一陣清涼。像無數個伏案寫作的夜晚,我坐在靠近窗臺的書桌,點擊著鼠標,輕敲著鍵盤。作為一名關注創新創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記者,我曾報道和聽聞了許多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和海歸與草根們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故事。然而,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績卻尤為令人振奮:
在高科技創新成果領域,神九天宮精準對接、蛟龍號7000米載人深潛成功,它們共同創造了“上天下海”的奇跡;在高科技企業創業方面,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產品賣了只有一年多的創業企業——小米科技瞬間就進入百億元俱樂部,而騰訊科技則實現了2012年全年營收438.94億元和全年凈利潤123億元,它們共同書寫了高科技企業的創業神話;而高新技術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領域也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陣地,全國105家國家高新區2012年總收入已經超過16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3.6%……一組組來自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數據,讓筆者深深感受到這是一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和充滿變化與期待的時代。
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科技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黨的十八大報告和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黨的十八大報告還提出,“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無疑是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重要途徑。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實踐中,作為一名基層文字工作者,筆者深深感受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發展高新區技術產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引擎。要進一步重視國家高新區等創新載體的作用,通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重視高新區等創新載體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12年7月5-9日,國家會議中心,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二十年成就展”在此舉辦,全面展示中國高新區建設20年的發展成果。我作為一名記者對該成就展進行了采訪和報道。在幾天的采訪過程中,我感受到國家高新區不僅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一座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熔爐、一面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旗幟,更是一副科學發展的美好畫卷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先行區、示范區與核心區。
經過20多年的發展, 國家高新區以不到全國千分之一的土地,產出了全國7%的GDP,實現了土地的高效集約利用;一批產業核心技術的突破和重大裝備關鍵產品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中興、大唐、聯想、華為等一批高科技企業茁壯成長,企業正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國家高新區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代價小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關口。而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為依托,著眼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國家高新區,從一開始就堅持內涵式發展,走了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符合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的發展道路,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踐行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先行區、示范區與核心區。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這既對國家高新區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也為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作為一名記者,在繁忙和瑣碎的工作中,常常會困頓于理想與現實的左右搖擺中,也迷茫于工作意義的思考中。當某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和所采訪報道的對象——高新區人正共同處在一股推動歷史發展的洪流中時,仿佛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意義。當前,我國高新區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相信高新區在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將會更好地發揮集聚、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
二、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普利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新聞記者應該是時代的瞭望者,應該疾走在事實與真相的風口浪尖。參加工作后,我意識到,更多的時候,新聞記者不僅要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及時發出警告,更應該掌握最新的“航行信息”,助推國家這艘大船向更加正確的航線運行。
當前,我國各類生態文明危機日益凸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在眉睫。在論述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辈⑻岢鲆巴苿討鹇孕孕屡d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
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優勢,是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抓手。經過20年的發展,國家高新區基本涵蓋絕大多數現代高新技術產業門類,一些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如電子信息、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新能源及高效節能技術、環保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產業都初具規模,這些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的重點領域。
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進程中,加快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2011年,科技部啟動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以國家高新區為主要載體,通過實施國家火炬計劃重大項目,支持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武漢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溫州激光與光電、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等41家產業集群進入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初選名單。
相對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表現出鮮明的“創新型”特征。他們不僅形成了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的核心企業集團,而且強化了科技服務經濟的能力。創新型產業集群有效地整合了區域創新主體和要素,成為具有較強區域帶動力的特色支柱產業,為加快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蔽蚁嘈旁谶@一過程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發揮更加重大的支撐作用。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答記者問時曾提出,“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也是深入基層,把你們的報道寫在大地上,更加貼近生活,更加關注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生的改善和一系列的瓶頸問題的解決!
“把報道寫在大地上”,這對記者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責任。在我所在媒體,許多記者都深入高新區和企業一線,聆聽基層的呼聲,寫出了許許多多為高科技企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份量的文章,在助推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作出了綿薄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報告和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是立足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實際、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黨對當代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為新時期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對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具有重要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提出,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發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務院成立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科技改革發展的組織領導,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這一過程中,報社同事就如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組織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專題報道和系列報道。
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國家高新區也肩負重任。為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要求,科技部日前發布《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指出通過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等三類園區的建設,通過“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和“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等專項工程的實施,實現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加強、先進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作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惟一一份綜合性大報,報社同事第一時間對政府官員、專家、高新區負責人以及相關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深入采訪,為國家高新區如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行動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報道,引導了正確的輿論導向。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為實現這個偉大的“中國夢”,在國家高新區這座創新創業的熔爐中,各類高層次科技人才、各位企業家以只爭朝夕的激情、以艱苦創業的精神共同努力,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揮灑激情,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為一名記者,我愿意做他們的傾聽者和記錄者,共同助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