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18日,省委書記強衛深入贛州調研。瞻仰革命舊居舊址,共話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大計,強衛強調,要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抓住機遇、真抓實干,以加快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第一等工作”,以改善和提升蘇區群眾生活水平的實際成效回報這片革命熱土,回報這方赤誠百姓。
省領導趙智勇、史文清陪同調研。
瑞金,人民共和國的搖籃。紅軍烈士紀念塔巍峨聳立,強衛懷著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默哀、三鞠躬、敬獻花籃;紅井水清冽依舊,強衛舀一瓢甘泉細細品味,他低聲吟誦鐫刻在墻上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感受著紅井的雋永內涵。在毛澤東同志葉坪、沙洲壩、云石山舊居,在“一蘇大”、“二蘇大”、云石山中央政治局舊址,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強衛駐足在一件件歷史實物和陳列前,凝神看、認真聽、詳細問。他深情地說,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有著特殊重要地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形成的蘇區精神、蘇區干部好作風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新時期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法寶,我們要大力弘揚。
強衛最為關心偏遠貧困地區百姓的實際困難,專程驅車幾十公里崎嶇山路來到于都縣羅坳鎮古嶂社區,走進貧困戶溫稱陀、曾春發家問生產生活情況,聽脫貧發展困難。在瑞金市象湖鎮細廳村、竹山村,強衛走進一戶戶貧困家庭噓寒問暖。村民朱美坤正在房前摘菜,強衛坐在旁邊的小凳上,一邊幫她干著活,一邊與她促膝而談。調研中,看到貧困村民都有縣鄉干部上門結對幫扶,許多實際困難及時得到解決,黨群干群關系和諧密切,強衛很滿意。他說,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的“三送”工作,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護,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包括扶貧在內,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都要密切血肉相連的黨群、干群關系。
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是貫徹《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是改善百姓居住環境的重大民生工程。當聽說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貧困烈屬胡冬娣在政府幫助下參加了土坯房改造、即將開建新房時,強衛很欣慰,他囑咐當地干部要進一步做好幫扶工作,讓更多的困難群眾享受振興發展成果,改善居住條件。在澤覃鄉光輝村,受益于土坯房改造工程,29棟新房正拔地而起,強衛高興地與正在工地上忙碌的村民攀談起來,叮囑他們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與質量。他來到完成土坯房改造的村民楊小東寬敞明亮的新家,看臥室、進廚房,一起分享喜悅。
調研中,強衛強調,《若干意見》的出臺,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加快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凝聚著黨中央、國務院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關懷。我們要深入貫徹《若干意見》,必須繼續做好與國家有關部委項目的爭取、對接、跟蹤、開發和推進工作,力求國家政策支持效益最大化;必須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懷著歷史的神圣使命感,帶著對人民的真切感情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扎實苦干,一條條一件件抓落實、求實效;必須加快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實現產業實體化、集聚化、現代化;必須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切實改善群眾的居住、出行、飲水、用電等條件,早日讓蘇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生活。(記者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