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7日07: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王令浚 |
信息不對稱就可能催生誤會和偏見。政法機關要積極面向公眾、面向社會開展“外向型”活動,不僅要先說多說,而且要說準、說透、說及時
今年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政法機關要著力提升“五個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政法工作本身就是群眾工作,我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經驗,有什么不足,如何改進等,應該讓社會公眾知道。從根本上講,維護社會穩定,離不開輿論引導。政法工作要減少神秘化,增加透明度,以此求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長期以來,政法工作的特殊性養成了政法機關只做不說、多做少說的“內向型”思維。在新媒體時代,不發先聲就難以贏得先機。政法機關要積極面向公眾、面向社會開展各種“外向型”活動,不僅要先說、多說,而且還要說準、說透、說及時。
近些年,政法工作經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很多情況下,一些政法部門被輿論牽著鼻子走,疲于應對,十分被動。做好本職工作無疑需要埋頭苦干的精神,我們也要反思“動手不動口”的慣性思維。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輿情,與很多領域的工作一樣,政法工作不說不行,說晚了也不行,說不好更不行。如果依舊只重實功,輕視甚至忽略“虛功”,群眾會對政法工作產生隔膜,霧里看花,有時連花的影子都看不到。信息不對稱就可能催生誤會和偏見,遇到一些熱點事件,如果處理不當,一個火星可能引發一場大火,進而發酵成怨氣怒氣,導致對政法隊伍集體“失信”。
有效的輿論引導可以贏得民心,獲得民意,主動占領思想和輿論的制高點。政法隊伍人再多,力量也有限。要借助媒體“一肩挑兩頭”的優勢,加大對政法事業的宣傳力度,反映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意見建議。今年4月底,我們將開通青海政法官方微博。從我們領導做起,從具體工作開始,不要“過于敏感”。該保密的要嚴守紀律,不涉密的提倡“八面來風”,從內到外讓公眾充分知情。
增加政法事業的開放度和透明度,也是自身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在普通百姓看來,政法部門“權力很大”,管理范圍涉及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我們手中的權力是群眾賦予的,如何用好手中的權力,更好地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彰顯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核,這是政法部門必須直面的嚴肅命題。要給權力戴上籠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讓媒體充分報道,群眾參與監督,加強溝通,形成互動。這是無形的“手”,也是最有力的“拳頭”。
——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令浚日前與新聞媒體座談時說
記者 張志鋒整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