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和醫療保險在制度上實現了全覆蓋,醫療保險基本實現“零上訪”,“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目標初步實現,各項社保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老百姓切實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近年來,我省社保工作著力推動制度建設,著力擴大覆蓋范圍,著力提高待遇水平,著力增強服務能力,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精心為廣大人民群眾編織了一張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社保體系基本建立
五項社會保險制度全面建立,從業人員社會保險全部由省人大立法保障。在此基礎上我省分別建立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并率先實現了全覆蓋,完善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制定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創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統籌區模式并率先實現全省覆蓋。制定實施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將關閉破產改制和困難企業職工、老工傷人員納入醫療、工傷保險管理,解決了有工作經歷但無養老保險的超齡人員參保問題。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省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框架基本建立。
覆蓋范圍從窄到寬
經過近幾年的強力推進,我省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了從公有制向非公有制企業,從單位職工向靈活就業人員和居民、從城鎮向農村延伸,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享有了基本社會保障。以養老保險為例,2007年參保人員僅限于城鎮職工,參保人數141.7萬人;2012年全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4.1萬人,加上新增加的新農保參保242.3萬人、城居保參保27.2萬人,比2007年增加了288%。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我省通過財政補助、政策幫助等方式,先后接收了中央行業企業、雙管單位職工社保并納入屬地管理,多層次、多渠道統籌解決了多個社會困難群體的歷史遺留問題,社會保險制度覆蓋更多人群。
待遇水平從低到高
我省大幅度增加對社保等民生項目的投入,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得到穩步提高,改善了廣大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使更多的人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連續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從2006年的588元調整到2012年的1526元,增加了160%,有效保障和改善了全省42.7萬多名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城鎮職工醫保待遇最高支付限額從全省最低市縣的16萬元提高到統一的26萬元,政策范圍內實際報銷比例達85%;城鎮居民醫保報銷比例提高了10%-15%。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待遇標準都有了大幅提高。
支撐能力由弱到強
5年來,我省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力度不斷加大,基金規模迅速擴大,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2012年城鎮從業人員五項社會保險省級統籌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了基金共濟和抗風險能力。截至2012年底,全省城鎮從業人員養老、醫療和工傷、生育保險基金收入分別為123.02億元、35.12億元、2.12億元和1.65億元;支出分別為114.36億元、29.38億元、1億元、1.09億元。其中養老、醫療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分別比2007年增加了213%、520%。歷史拖欠養老金問題全部解決,追繳回收擠占挪用社保基金問題成效明顯,全省共清欠歷史拖欠養老金3426.81萬元,省本級追繳回收擠占挪用社保基金2652萬元。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財政、人社、地稅部門試編制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做好社保基金決算,增加基金的收支計劃性和約束力,提高了基金保障能力和水平,為政府進行宏觀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記者還了解到,海南農墾職工社保、超齡人員養老、退休人員享受醫保待遇與用人單位的繳費脫鉤等一系列影響廣泛的問題在改革中也逐步得到解決。為使各地來瓊工作、居住、旅游的異地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截至目前,我省已與14個省份21個統籌地區簽訂了異地就醫結算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