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 12月1日,誕生于四川儀隴。
1909年 在云南陸軍講武堂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后,參加云南起義。
1915年 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護國”戰爭。任團長。
1917年 參加反對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的“護法”戰爭。任滇軍團長。
1922年 7月,為尋求革命真理離開云南到北京、上海轉赴歐洲考察。10月,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 7月,赴蘇聯學習軍事,表示歸國后“終身為黨服務,作軍事運動。”
1926年 5月,回國參加北伐戰爭。9月,在四川萬縣推動和領導群眾反帝斗爭。
1927年 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
1928年 1月,與陳毅等領導湘南起義。4月,與毛澤東會師井岡山,建立紅四軍,任軍長。
1930年 先后任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和第一方面軍總司令。
1931年 與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圍剿”。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軍事人民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1933年 與周恩來率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
1934年 1月,在黨的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參加長征。
1935年 1月,出席遵義會議。6月,一、四方面軍會合后,在長征途中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總指揮;后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在華北敵后領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0年 5月,回到延安。7月,與彭德懷、左權部署“百團大戰”。冬,首倡“南泥灣政策”,親自組織和領導359旅在南泥灣的開墾工作。
1945年 4月,在黨的七大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9月,與劉少奇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
1946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爭。
1947年 與劉少奇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轉移到華北負責黨中央委托的工作。親臨前線指揮晉察冀解放軍轉入進攻。
1948年至1949年 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
1949年 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任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54年 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55年 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6年 9月,在黨的八大上作《加強團結,建設社會主義》發言。在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59年 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64年 12月,主持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繼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70年 7月,籌備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71年 致函黨中央、毛澤東,表示擁護中央對林彪反革命集團采取的措施。
1975年 1月至3月,主持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繼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76年 7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83年 8月,《朱德選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