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邱超奕
2025年02月05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身穿藍色工服,戴上頭盔和絕緣手套,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機動車檢測工比賽現場,來自奇瑞汽車的選手江海風和隊友緊張忙碌著。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1280萬輛,連續10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電動化、智能化之路上加速奔跑,對相關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在安徽蕪湖市舉辦第四屆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目的正是為培養產業人才搭建平臺。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人才隊伍怎麼培養?在比賽現場,記者採訪了多位參賽選手、業內專家及相關企業。
“該賽項主要比拼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技術,選手既要熟知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硬件,還要精通網絡排故、聯調解析等軟件技術,最終要控制車輛實現自動駕駛等功能。”江海風介紹,4小時的比賽時間,需要完成約30項任務,“任何一項‘卡殼’都無法繼續比賽,對理論和實操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江海風仔細安裝設備模組、檢查車輛線路,很快遇到考驗:“電腦連上毫米波雷達的信號接口后,不顯示報文數據。我們逐項排查,發現是工控機和毫米波雷達的接口線路插反了,及時排除了故障。”
完成一系列調試和編程工作后,車輛穩步啟動,遇到假人能主動避障,還能自主識別限速牌和紅綠燈。依靠過硬技術,江海風和隊友脫穎而出,獲得該賽項一等獎。
“比賽任務都源自新能源汽車真實的生產調試環節,讓我受益很多。以前我更偏向軟件,經過訓練和參賽提升了硬件能力,有助於開發更好的產品。”江海風獲獎后,從助理工程師升級為工程師,“這讓我更加看好自己的職業前景,希望深耕下去。”
“大賽緊跟汽車產業之變和人才需求之變,對推廣最新技術技能、培養緊缺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指引作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我國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對高層次研發人員、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新能源汽車產業既需要設計、制造等傳統人才,也急需電池材料、人工智能、電力等領域新型人才。”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到2025年,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需求總量為12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上百萬人。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從事新能源汽車維修的技能人員約10萬人,人才缺口尤為突出。
“維修燃油車通常掌握機械、電氣等傳統技術就行,而維修新能源汽車不但要具備常規技能,還要學習電子電路、編程等新技術,使用解碼儀、示波器等數字化維修工具。”大賽技術安全指導專家王建國分析,這類既熟悉傳統汽車又精通智能網聯的復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短缺。
“破除人才瓶頸,企業應發揮主體作用。”奇瑞培訓中心副校長李康介紹,奇瑞正通過以賽促訓、產教融合等方式培養新型人才隊伍:一方面,組織技能人才大比武,設立新能源汽車賽項,並推舉優秀選手參加國家級技能大賽﹔另一方面,與高職院校深度合作,學校派老師入企了解崗位需求,動態更新教學教案,企業則在學校建立實訓基地,幫助學生提前熟悉崗位。
“壯大新能源汽車人才隊伍,離不開有關部門、協會、企業和院校協同發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緊貼產業實際和人才培養需求,繼續發揮職業技能競賽“風向標”作用,推動人才選拔、訓練和競賽成果轉化,普及更多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5日 18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