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棖
2024年10月25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缺水地區,如何覓得發展之水?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位於烏蘭布和沙漠、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的連接處,氣候干旱少雨。這裡年平均蒸發量是年平均降水量的20多倍,自產水資源非常有限。作為典型的缺水地區,烏海市2023年的再生水利用率達94%,再生水收集利用量近2500萬立方米。
缺水地區如何通過開發再生水,挖潛自產水資源?記者在烏海進行了探訪。
收集處理生活污水,統籌用於工業生產
烏海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承擔著烏海市主城區的生活污水處理任務。走進企業,隻見污水正流過一座座巨大的水池。在經過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等一道道工序后,原本渾濁的污水變得清澈。
“預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所攜帶的垃圾,生化處理則對污水中的總氮、總磷等進行處理,經沉澱池泥水分離后,再通過深度處理將水中極小的雜質去除,並通過消毒流程消除大腸桿菌等,最終使再生水的各項出水指標滿足相關用水需求。”公司副總經理項予莘介紹,通過工藝改造,公司提升了污水處理效率,也保証了出水水質的穩定。
“去年,我們收集處理市區生活污水1534萬立方米,除掉生產損耗、蒸發等,淨化生產了1395萬立方米再生水,其中1228萬立方米供兩座電廠和工業園區企業生產使用,剩余部分則用於城市綠化。”項予莘說。
在此基礎上,烏海市改造提升再生水回用管網,基本構建了從污水處理廠到企業的點對點再生水回收利用系統,可將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再生水直接供至用水企業。
從烏海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出發,沿著再生水回用管網的方向一路行駛,便到了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烏海熱電廠。熱電廠產生的熱水可滿足烏海市主城區約750萬平方米的供熱需求。
“2018年以前,我們各生產環節還主要採用地下水,如今全部替換成了再生水。”熱電廠副廠長常建軍說,輸送來的再生水經過循環水回用系統,進行深度處理,再經過離子交換設備除鹽后,被用於電廠鍋爐,算下來每年可節省地下水約480萬立方米。
烏海市現有2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此外,已建成的259公裡市政污水排放管網,全部直通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再生水絕大多數用於工業生產。“我們將繼續完善城鎮排水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收集處理回用生活污水,在改善城鎮人居環境的同時,統籌配置用於工業生產,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烏海市水務局副局長閆世偉說。
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工業廢水應用盡用
烏海市不斷完善產業園區的工業廢水處理回用系統,推動工業廢水應收盡收。
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達產業園有數十家在產企業,其中9家企業的污水在達到綜合排放三級標準后,匯集到園區污水處理廠。
園區污水處理廠廠長柏德參介紹,廠裡採用“生化法+氣浮+活性焦”工藝淨化廢水,再將其與市政污水廠產出的再生水混合,然后經過中水回用處理設施進行處理。這樣下來,不但水質得以提高,便於園區企業使用,而且每年可節約工業取水600余萬立方米。
數據顯示,2023年該廠再生水產生量為605萬立方米,其中524萬立方米用於園區企業生產和降塵,81萬立方米用於生態綠化,實現了“市政污水+工業園區污水聯動處理”的資源化利用。
更多的企業則是靠自身的中水系統回收處理,實現污水零排放。園區企業內蒙古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過去我們每年要外排廢水110萬立方米,如今全部回收利用,實現污水零排放。”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向東介紹,公司對再生水實現了分質用水:污水處理后產生的絕大部分再生水,將循環用於化工原料生產和自備電廠項目﹔少部分污水,直接用於對水質要求較低的項目,之后產生的排水則進入對水質要求最低的爐氣淨化系統,用於降塵,實現一水多用、梯級利用。
“烏海市積極引導產業園區設置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動工業企業應用無水清洗、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等節水工藝和技術,鼓勵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達到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實行廢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安全利用。”烏海市水務局局長李和平說。
據統計,烏海市現有4家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2023年再生水產生量1049萬立方米,其中880萬立方米回用於工業企業、169萬立方米回用於城鎮環境,園區工業廢水實現應用盡用。
企業生產降本增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工業企業想要利用再生水,往往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中水回用裝置、改造企業排水管網等。企業願意這樣做,一大原因是可以降本增效。
烏海地處黃河沿岸,此前黃河水是部分企業的主要生產用水。
“之前我們用於生產的除鹽水主要是黃河水,如今全部改為處理后的再生水,電導率、pH值、鹼離子、氯離子等水質指標都比較好。”內蒙古恆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技術部主任陳世杰說,採用處理后的再生水,化水車間各單元設備運行穩定,工作強度降低,使用壽命延長,同時減少了廢水排放,實現了循環利用。據統計,該公司每年可以節水40萬立方米,節約各類費用近800萬元。
此外,企業建設再生水處理設施,同樣能在節水的基礎上實現降本增效。
“我們去年投資6371萬元對公司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高了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和廢水綜合利用率。”內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斌說。經過技術改造,公司全年可增加122萬立方米再生水資源供生產循環使用,不僅節約了購水支出,也顯著提高了產能,每年降本增效400多萬元。
烏海市將再生水利用納入日常管理范圍,對於具備再生水利用條件的單位,優先配置再生水,並逐年擴大再生水利用規模,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同時,還對節水改造、節水示范和非常規水開發利用等項目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我們將持續推動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應收盡收,不斷提升再生水利用效率,統籌配置再生水回用於重點工業項目,實現更高效益。”李和平說,烏海還將積極探索多水源協同、多路徑保障,優化規劃布局、生產輸配、利用管理、政策支撐,把再生水作為工業的“第二水源”,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用水保障。
本期統籌:劉靜文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5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