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分享

    2022年中策劃·篤行向未來

    以古鑒今以史育人 看總書記的“人文之約”

    任一林

    2022年08月09日08: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巍巍華夏,千載文明源遠流長。

    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源頭活水”滋養著華夏大地,指引我們從歷史長河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所思所行。登古城、尋文脈、看非遺……2022年以來,他頻頻深入地方考察調研,對於守護中華文化,他始終飽含深情、念念不忘。

    登古城

    活化保護 再現煙火人間

    一座古城,連接古今。

    走進平遙古城,如同徜徉於大型的歷史博物館,新與舊交融於此。

    平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在這裡,保護區、景區、社區“三區合一”,文物、文化、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遙古城,自迎薰門步行入城,登上城牆俯瞰全貌,隨后乘車來到平遙縣署,聽取古城歷史沿革、建筑布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情況匯報。

    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習近平用三個“敬畏”指出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保護這座“活著的古城”,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立法為先——《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1998年出臺,2018年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訂,從規劃與保護、傳承與利用、監督與管理等方面對古城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指引。

    科技為翼——滑落、裂縫、坍塌、風化……歷經2800余年歲月風霜,古城保護面臨著一道道難題。2022年1月,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系統平臺初步搭建,通過系統分析、傳輸、響應,重點監測裂縫和傾斜狀況,科技“護航”文物保護與管理。

    人文為本——在保留平遙古城完整性的同時改善民居功能、發展文旅產業是“活態保護”的難點所在。注重“古今兼顧”、分級分層保護,今日之平遙,既留存了千年古韻,又帶著濃濃的煙火氣,再現昔日商賈繁華的市井氣息。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要完善制度體系,根據遺產項目屬性、特點及存續情況劃分名錄、分類保護,並對特色鮮明、保存完整的遺產進行專項支持以提高傳承水平﹔要強化宣傳力度,擴大文化遺產社會影響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擴大傳承人群、扶持產業發展﹔要推動創新應用,加快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5月19日,2022年“中國旅游日”主會場設在平遙古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服務和推介展示活動進一步提振行業發展信心,增強旅游市場活力。

    面向“十四五”,打造非遺文化展覽館、推動推光漆器產業創新發展、開展古城研學旅游、建立文創產業創新基地……一項項舉措逐步在文物、歷史與人文之間架起多元的溝通橋梁。

    千年古城,未來可期。

    尋文脈

    故裡尋蹤 闡發古今文化之思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三蘇祠,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坐落於此。

    故裡尋蹤,三分水、二分竹,紅牆碧水、古木參天,處處體現著歷史的厚重感。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了解三蘇生平、主要文學成就和家訓家風,以及三蘇祠歷史沿革、東坡文化研究傳承等。

    回望千年,蘇軾篤行“功廢於貪,行成於廉”的理念,為百姓友、為疾苦書。

    以史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各個場合引用蘇軾名句,對黨員干部提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的要求。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証。”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深有感觸。

    “要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廣泛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閉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國的東西為圭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近年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等文件相繼印發,為做好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立柱架梁。

    洪向華表示,要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良好家風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如何涵養良好家風,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是每名黨員干部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

    五千年上下求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推動文化發展延伸根脈、拔節生長,沉澱文化自信的力量。

    千年文脈,照亮未來。

    看非遺

    薪火相傳 織就錦繡未來

    紡布、染色、編織、繡花,彩色的紗線層層穿梭,綜桿提花、斷緯織彩,經過多道繁復的工序,一寸寸織就密實的布匹、織出非遺傳承的“春天”。

    黎錦,被譽為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歷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

    “很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民族的手藝活,既傳統又時尚。”

    4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海南島中南部的五指山市考察調研,在水滿鄉毛納村,沿長廊察看黎族特色農產品和黎錦、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點贊苗繡傳承人、考察藏毯生產車間、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傳統文化遺產保護。

    2009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面對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一時代命題,一代代傳承人弦歌不輟、探索創新,讓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

    傳承,讓非遺“活”起來——

    成立織錦公司、開辦培訓班、開設實踐課……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40多年來專注於黎錦技藝的傳承和推廣。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完善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為文化的承繼提供了有效路徑。

    融合,讓文化“火”起來——

    提包、襯衫、領帶、靠墊……劉香蘭還將傳統黎錦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開發文創產品,在不斷探索中,轉型日臻成熟、產業鏈不斷拓展。

    通過建立黎錦技藝傳承村、傳承館和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以及推進黎錦技藝進校園等,越來越多的人接過時代的接力棒、書寫薪火相傳的故事新篇。

    如今,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已成為通過保護、傳承而改變自身瀕危狀況最為顯著的項目之一。“脫危”的黎錦如同中國非遺保護實踐的縮影,無聲細述中華文明古國歷史文化的過去與未來。

    千年黎錦,指尖傳承。

    (責編:任一林、鄧志慧)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又大又爽又湿又紧a视频|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动漫人物扑克软件网站| 人夫的堕落变装|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厨房切底征服岳|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久久国产精品女| xxxxwww日本在线|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欧美综合在线视频| 毛片基地在线观看| 欧洲mv日韩mv国产mv|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日本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 性asmr视频在线魅魔|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75视频| 性满足久久久久久久久|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资源在线看|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人与禽交另类网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