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專題報道>>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

    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

    (選摘)

    胡成 劉海倫 田文莉 李甘霖 張然

    2019年08月01日09:0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

    7月27日,老英雄張富清參觀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熊琦攝

    英雄無言 深藏功名

    報告人:胡成(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楚天都市報副總編輯)

    今年春節(jié)剛過,我的老同事張孺海就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一個重要的新聞線索:在他的老家來鳳縣,有一個95歲的離休老干部,叫張富清,從來沒人知道,他竟然是一個戰(zhàn)功卓著卻一直深藏功名的大英雄。

    張孺海與張富清老人的小女兒張健榮、小兒子張健全是初中同學(xué),可兄妹倆從來隻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名老兵。直到去年12月,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wù)局發(fā)布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公告,張健全告知父親提供完整信息的要求,正在住院的張富清才告訴他:“你去把屋裡的一個皮箱打開,那裡有些材料。”

    當父親箱底的那個紅布包裹層層被打開,張健全驚呆了:三枚軍功章、一本立功証書,還有時任西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簽發(fā)的《報功書》。平日裡普普通通、樸實無華的父親,居然是一位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英雄。

    當看到張健全拿來的父親“壓箱底”的寶貝,縣裡信息採集員聶海波也驚呆了——這是隻有戰(zhàn)功卓著的英雄,才能得到的榮譽啊!而這樣一位大英雄,在這個偏遠的小縣城隱藏了64年!

    張富清老人家,住在一棟建於20世紀80年代樓房裡,兩室一廳,陳設(shè)簡陋,客廳通向陽臺的門關(guān)不嚴實,透著冷風(fēng)。褪色的家具,老舊的物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印有“贈給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舊搪瓷缸,缸子斑斑駁駁,用牙膏皮補了又補。他的家人告訴我,張富清說過,“隻有不要命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缸子”。這是他的心愛之物,整整陪伴了他60多年。

    老人家從泛黃的《立功登記表》講起,參軍、入黨、炸碉堡、打援敵、解放西北、新疆墾荒……一樁樁,一件件,張富清有說不完的故事。我們也仿佛跟隨著老人,走進當年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那個為了新中國而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現(xiàn)場。每次說到犧牲的戰(zhàn)友時,這個95歲的老人都老淚縱橫,我們也跟著默默流淚。兒子張健全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

    採訪結(jié)束,張富清在老伴的攙扶下,從臺桌前站起身為我們送行。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老人的左腿已經(jīng)因病截肢……

    老英雄的先進事跡震撼了我們,也震撼了整個社會。2月15日,一篇精心調(diào)度、細心打磨的報道同時在《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刊發(fā),立即產(chǎn)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引起網(wǎng)絡(luò)廣泛轉(zhuǎn)發(fā)。有的網(wǎng)友說:“歲月靜好,是因為有無數(shù)前輩披肝瀝膽、熱血奉獻。向默默奉獻的英雄們致敬。”有的網(wǎng)友說:“戰(zhàn)爭時期,他沖鋒在最危險的前線。和平年代,他駐守在最困難的地區(qū),他是共和國的英雄,他就在我們身邊。”甚至一條網(wǎng)友的評論就有三四萬個網(wǎng)友的點贊。

    英雄無言,大山作証。張富清,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保家衛(wèi)國 戰(zhàn)功赫赫

    報告人:劉海倫(恩施軍分區(qū)政治工作處主任)

    張富清的故事,要從71年前的1948年說起。那年,出生在陝西洋縣貧苦家庭的張富清剛剛24歲,他在瓦子街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zhàn)軍赫赫有名的359旅的一名戰(zhàn)士。

    1948年6月壺梯山戰(zhàn)役,他擔任突擊隊長,攻下一個碉堡、繳獲一挺機槍、擊斃兩名敵人,獲師一等功和戰(zhàn)斗英雄稱號,他的右臂和胸部被燃燒彈燒傷,留著一片片疤痕。7月在東馬村,他帶領(lǐng)6名突擊隊員,掃清外圍之敵,佔領(lǐng)敵人碉堡,獲團一等功﹔9月臨皋戰(zhàn)役,他先敵搶佔制高點,壓制消滅敵人,圓滿完成截擊任務(wù),獲師二等功。

    張老說,打了多少仗,他也說不清了。不分白天黑夜,每天都有戰(zhàn)斗,只是大和小的區(qū)別。不過,有一場戰(zhàn)役,卻永遠烙刻在張老的心底。那就是1948年11月的永豐戰(zhàn)役。

    永豐戰(zhàn)役發(fā)生在陝西蒲城。胡宗南的精銳部隊76軍被我軍壓縮在永豐城內(nèi)困獸猶斗。張富清所在的六連是永豐戰(zhàn)役突擊連,連隊要挑選3名技戰(zhàn)術(shù)最好的班長擔任突擊組長,張富清又一次主動請纓舉起了手。

    那個深秋寒夜,敵人在城內(nèi)修筑了星羅棋布的明碉暗堡,東北角的兩個五六米高的碉堡是主要火力點,吐著兩條火蛇,不斷吞噬著戰(zhàn)友的生命。張富清和兩名戰(zhàn)友,子夜出擊,他把自己唯一的一條白床單撕成幾條,把兩個炸藥包緊緊地捆在身后,在腰上插滿手榴彈,再帶上沖鋒槍和子彈,足足有六七十斤,幾乎是他負重的極限。趁著夜色,他們沿著坑道摸近寨牆,摳著磚縫迅速爬上牆頂,張富清第一個從四米多高的寨牆上跳下去。腳剛落地一轉(zhuǎn)身,已經(jīng)被10多個敵人團團圍住。矯捷敏銳的張富清端起沖鋒槍就是一頓猛掃,一下子就撂倒了七八個。

    這時,他突然感覺頭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頭暈?zāi)垦#悬c發(fā)蒙。用手一摸,發(fā)現(xiàn)頭皮被子彈掀起來一塊,滿臉滿手都是鮮血。如果子彈再下來一點點,他就當場犧牲了。但當時戰(zhàn)況激烈,顧不得細想,滿腦子都是消滅敵人。迎著“嗤嗤”的子彈聲,他時而匍匐,時而躍進,迂回接近到敵人碉堡底下。他拔出刺刀,刨出一個土坑,鋪下八枚手榴彈,壓上一個炸藥包,再蓋上一層土,張富清心想,用導(dǎo)火索引爆來不及了,晚炸一秒戰(zhàn)友就會多犧牲一個,於是把手榴彈的引線連在一起,再系上一條繩索,向旁邊一個側(cè)滾,順勢一拉,隨著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敵人的碉堡飛上了天。張富清被穿雲(yún)破石般的爆破震吐出一口鮮血,滿口牙被震鬆,3顆大牙當場脫落。硝煙還沒散去,他又飛快逼近另一座瘋狂掃射的碉堡,用同樣的方法,將其炸毀。

    張富清在永豐戰(zhàn)役中因作戰(zhàn)英勇,貢獻突出,榮立軍一等功,並贏得“戰(zhàn)斗英雄”稱號,王震將軍親自給他佩戴了軍功章,彭老總握著他的手親切地說:你在永豐立了大功,我把你認準了,是個好同志!隨后,西北野戰(zhàn)軍總部加授他特等功,並專門向他家寄送報功書。上面寫著:“張富清同志為民族與人民解放事業(yè),光榮參加我西北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任副排長。因在陝西永豐城戰(zhàn)斗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實為貴府之光,我軍之榮”。

    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對解放大西北的英雄進行表彰,張富清被授予了“人民功臣”獎?wù)隆?/p>

    我曾經(jīng)問張老:您看起來並不壯實,打仗怎麼這樣厲害?張老鏗鏘有力地回答:“我打仗的秘訣就是不怕死。決定勝敗的關(guān)鍵是信仰和意志。隻要黨和人民需要,我情願犧牲,犧牲了也光榮!”

    在戰(zhàn)火硝煙中,信仰是血與火的淬煉,意志是生與死的抉擇,正是因為張富清和千千萬萬革命軍人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打江山、謀幸福,新中國才迎來了勃勃生機,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選擇艱苦 為民造福

    報告人:田文莉(恩施州扶貧干部)

    1953年初,原本準備參加抗美援朝的張富清,被安排到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xué)學(xué)習(xí),從此他化劍為犁,開始了以知識和汗水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新征程。

    1954年年底,張富清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作為戰(zhàn)斗英雄和部隊學(xué)校的優(yōu)秀學(xué)員,張富清面臨著不同的道路選擇:一是留在大城市工作,海闊天空,發(fā)展空間更大﹔二是回到陝西老家,與未婚妻孫玉蘭組成溫馨的小家庭,頤養(yǎng)望眼欲穿的老媽媽﹔三是響應(yīng)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他毅然選擇了那個最艱苦的地方——湖北省來鳳縣。

    1955年1月,張富清即將轉(zhuǎn)業(yè)。他用一塊紅布,包好用生命換來的軍功章和報功書,塞進這隻箱子的最底層,從此,封存了那段戎馬歲月,也深藏了非凡的功與名。就連他的妻子和四個子女都“隻知道他當過兵”,不知道這箱子裡竟深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烽火記憶,這一藏,就是60多年。

    從轉(zhuǎn)業(yè)那天起,張富清和新婚的妻子孫玉蘭從武漢,經(jīng)巴東,歷經(jīng)一個星期的艱難跋涉,才抵達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這裡是湖北最西南的偏遠角落,當時縣城裡隻有三街九巷5000多人,經(jīng)濟落后,民生困難,干部緊缺,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黨叫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這兒是苦,這兒是累,可是共產(chǎn)黨員不來,哪個來?”張富清夫妻正是奔著這份艱苦來的。這一來,就是一輩子。

    張富清在來鳳縣的第一個崗位,是城關(guān)糧管所主任。組織考察評價他:“能夠帶頭干,群眾反映極好”。后來被提拔為糧食局副局長,不久又擔任紡織品公司黨支部書記。1959年,剛剛上完黨校,他就被派往更遠、更需要他的地方——來鳳縣的“窮窩子”三胡區(qū)擔任副區(qū)長。

    那時區(qū)裡糧食十分短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生產(chǎn)搞上去。他直接住進了最艱苦的村。可村裡的社員並不歡迎他,認為這個說陝西話的外鄉(xiāng)干部干不了農(nóng)活,是來添亂的。張富清就用實際行動來打消社員的疑慮。白天,他和大家一起栽紅薯、種苞谷﹔晚上,他組織研究生產(chǎn)計劃,宣傳黨的政策﹔空暇時間,他幫社員挑水、打掃院子。那會兒他“手上的血泡從沒斷過”張富清對當時的艱苦仍記憶猶新。他說:“說實話,下鄉(xiāng)駐村的時候,比帶突擊組打仗都難”,但不管多苦、多累,張富清一天到晚總是笑呵呵的。

    春風(fēng)終化雨,人心換人心。社員們對張富清,從冷漠抵觸到情同手足,當年就順利完成了供糧儲糧的任務(wù)。隨后他又搬到另一個困難村去。過個一兩年,他就要轉(zhuǎn)移一次“陣地”。究竟住過多少村,張富清已經(jīng)記不清了,隻記得從原來三胡區(qū)到后來卯洞公社的20年裡,自己像突擊隊員一樣,從一座山,搬到另一座山,攻堅戰(zhàn)一場接著一場。他牽頭建立護林員制度,帶領(lǐng)群眾開荒把四五千畝的山坡變成梯田,他辦起桐油和茶葉基地、林場、畜牧場,每個小隊年收入都增加了兩三千元以上,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卯洞公社在全縣出了名,連外省都來人參觀了。

    1975年,年過半百的張富清又把聯(lián)系點選在最困難的高洞管理區(qū)。那裡與湖南、重慶交界,與世隔絕的村寨都在四面懸崖、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看到身背滿簍子煙葉、艱難攀爬在羊腸小道上的村民時,張富清想,再艱難也要把這條路修出去。

    在施工最難啃地段上,張富清說:“黨員干部光當指揮官不行,更要當好戰(zhàn)斗員,應(yīng)該帶頭啃硬骨頭。”天剛蒙蒙亮,他就帶領(lǐng)大家上工地,一直干到滿天星光。沒有專業(yè)工具,就用挖鋤開山刨石,沒有機械設(shè)備,就靠人力肩挑背馱。實在鑿不動,才舍得用貸款買的炸藥,一點點炸開。在最難最險的雞爪山,瘦弱的張富清腰系繩索,像蜘蛛一樣趴在巖壁上,握鋼釬、掄大錘、打炮眼。一百二十多個日日夜夜,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張富清他們又完成了一次突擊任務(wù),硬是靠一雙手從懸崖絕壁上鑿出了一條生命之路!兩年之后,道路全線貫通,2000多名土家族、苗族兒女走出大山的世代夢想終於實現(xiàn)啦!而此時,張富清最幸福的事,就是終於可以回到家中,吃上一碗妻子做的熱騰騰的陝西菜疙瘩,拉著四個孩子圍著油燈,說一夜的家常。

    1979年夏天,張富清要調(diào)回縣城了。消息傳開,一時間,許多群眾翻山越嶺要來送別。盡管公社提前通知了各村隻選派一兩名代表送別就可以了,可是回城那天早上,張富清一開門,自發(fā)等了半宿的鄉(xiāng)親們紛紛捧著土雞蛋、米粑粑、腌干菜涌上前來。這時張富清和他們,如土地和莊稼已經(jīng)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來鳳,傳說是鳳凰飛來的美麗地方。從張富清踏入來鳳,60多年已經(jīng)過去了。如今,原來卯洞公社所轄的二三十個村,已全部脫貧出列﹔高洞管理區(qū)的懸崖山路,已拓寬硬化,變成康莊大道……張富清幾十年的奉獻和付出,不都是為了今天嗎?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這位深藏功名、為民造福的老人之心、之志、之情、之義!從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場到建設(shè)家園的戰(zhàn)場,年代在變,崗位在變,張富清老人忠誠於黨和人民的這一顆初心,滾燙依舊,感召日月。莫道無名,人心是名。在他的心中,人民幸福就是最大的功名。

    堅守初心 樸實純粹

    報告人:李甘霖(中國建設(shè)銀行來鳳支行行長)

    大家好。我是2017年從恩施州調(diào)到來鳳縣擔任支行行長的。張富清老人是來鳳建行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從老行長算起,我已是第七任行長了。

    1981年,張富清調(diào)任縣建行副行長。當時縣建行隻有5個人,借用其他單位的一間土瓦房辦公,人少事多,條件十分艱苦。但張富清和這些建行元老一心改變現(xiàn)狀。那時正逢建行“撥改貸”改革,國營的田壩小煤礦是當時最大的貸款戶。為保証把放出去的貸款安全收回來,張富清干脆打起背包,在廠裡支張床,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幫助企業(yè)抓生產(chǎn)促銷售。當年,建行放出去的貸款,沒有一筆呆賬。行裡的經(jīng)營也很快實現(xiàn)了良性循環(huán)。到1984年張富清離休時,建行蓋起了嶄新的辦公樓和職工宿舍,職工人數(shù)也從當初的5個人增加到10個人。說起這些,同事們都很佩服這些創(chuàng)業(yè)元老。

    任職沒多久,我第一次去老行長家裡探望,就深深地被他的淡泊與質(zhì)樸所感動。他似乎把生活需求壓縮到了極限。離休30多年了,他仍居住在當年建行宿舍的二樓。兩室一廳的家裡,水磨地面磨得發(fā)亮,木質(zhì)窗戶已經(jīng)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斑駁的油漆牆面有的地方呈粉片狀,好像隨時都會掉落。吃飯用的小竹椅、小木桌至少都用了30年以上﹔沙發(fā)邊的木質(zhì)茶幾,桌面坑坑窪窪,上面印的“離休紀念——縣建行贈”字樣依稀可辨。老行長的家裡雖然簡陋,但是整潔得像個軍營,床鋪、被褥、箱子、書籍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好像隨時準備出發(fā)。

    聊天時,他的兒子告訴我們,饅頭、白粥、清水面,是老行長最常吃的食物﹔他們子女幾個湊錢買了幾年的空調(diào),幾乎都沒開過。有一次他陪父親去醫(yī)院打針時,衣袖順著老行長抬起的右手裂開一條很長的縫,布滿青筋的手臂全露了出來,那一瞬間爛衣服暴露在別人面前,兒子感到很不好意思,但老行長卻不以為然。其實子女們給他買了很多新衣服,但他卻把新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箱子裡,一直舍不得穿。他的理由是穿舊衣服對皮膚好。

    聽身邊的同事介紹,老行長有一句名言:“工作上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所以,他一直保持著讀書學(xué)習(xí)的習(xí)慣。老人家說,他每天六點起床,七點就開始翻閱新聞。即使年事已高,視力大大下降,也從來沒有間斷過。老人家還說,他最愛讀的是《人民日報》《求是》和《半月談》,每晚必看《新聞聯(lián)播》,特別關(guān)注的是國際新聞和“海峽兩岸”。

    我們在他的書桌上看到了一本《習(xí)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因為經(jīng)常翻閱,原本的黃色封皮,四周早已泛白。書裡面很多地方用紅色的小點做出了標記,看得出老行長是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在學(xué)習(xí)。讀本的旁邊有一個筆記本和幾疊信紙,密密麻麻地記載著老人家的摘抄心得和學(xué)習(xí)收獲。我拿起那個筆記本,一下子被他這樣的筆記所吸引:“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淨、勇於擔當。”老行長對我們說:“不認真學(xué)習(xí)黨的理論,怎麼能說‘聽黨話、跟黨走’?我雖然離休了,但永遠都是黨的人。”

    堅守初心的人,公和私分得是很明的。老行長家有一條鐵的紀律:任何人都不能吃老爺子的藥。大兒子張建國和父親一樣患有高血壓。有一次,張建國去父親家裡,忘了帶降壓藥,想找老爺子要幾粒降壓藥救急,卻遭到了拒絕。老行長的理由很充分:“我是離休人員,我的藥費是公家報銷的。隻能我用,其他人不能佔公家的便宜。”為了管好自己的藥,老行長甚至找把鎖,把裝藥的抽屜給鎖住了。

    不僅不佔國家的便宜,老行長還處處想著為國家節(jié)約。因為年歲已高,他截肢后殘肢有些萎縮,和用舊了的假肢不匹配,可他卻一直不願換新的,而是自己塞上皮子墊了又墊,生生把早已愈合的傷口給磨出了血。

    每一次和老行長的交流,都能從他身上看到樸實純粹的閃光點,每一次都是觸及心靈的思想教育。在他的心裡,總是先想著黨、想著國家、想著人民,而一定是把自己擺在最后的位置。這就是老英雄張富清一生不變的精神境界,更是我身邊一名老共產(chǎn)黨員堅持了一輩子的初心。

    堅強剛毅 永葆本色

    報告人:張然(湖北民族大學(xué)教師 張富清孫女)

    從小到大,爺爺總是格外地疼愛我,在我眼裡,他和藹可親,我從來沒有想過,他竟然還是一位戰(zhàn)斗英雄。這讓我在吃驚和敬佩的同時,突然好像又讀懂了爺爺一直以來的那份堅強和剛毅。

    爺爺一輩子對子女家教都很嚴。聽爸爸說,在困難時期大姑患病常年吃藥,爺爺從未申請過任何困難補貼﹔大伯有一個國企招工的機會,爺爺卻讓他放棄,動員他到林場當了知青﹔1978年爸爸面臨高考和工作的兩難選擇,對未來的方向充滿迷茫,這時正在外地學(xué)習(xí)的爺爺寫來一封信,鼓勵他繼續(xù)學(xué)習(xí),沖刺高考。后來,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給我說:“我們的日子雖然平淡,但過得踏實。這是爺爺留給我們的一筆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對子女家人十分嚴格的爺爺,面對自己的疾病、疼痛,更是堅毅如鐵,超乎常人。

    7年前,88歲的爺爺膝蓋發(fā)炎化膿,高燒不退。為了保住爺爺?shù)耐龋瑒傞_始保守治療,採用灌洗引流術(shù),要把膝蓋切開,用導(dǎo)管輸送鹽水沖刷膿液,然后填壓大塊紗布,每次換藥時,醫(yī)生把浸滿血水的紗布一條一條地撕出來牽扯出血肉,然后,又一條一條地填壓進去。醫(yī)生反復(fù)告訴爺爺,忍受不了可以喊出來,哭出來,可爺爺怕影響到醫(yī)生的治療,怕干擾到病人的休息,他咬著衣角,痛得大汗淋漓也一聲不吭。

    后來,爺爺病情加重,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醫(yī)院多次下病危通知,為了保住生命,醫(yī)生最終決定要給爺爺截肢。讓一個老兵失去幫助他攀爬、匍匐、跳躍的腿,可能比奪去他的生命還痛苦。站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門口,我們誰也不敢把這個殘酷的消息告訴爺爺。我無助地看著爸爸、伯伯和小姑,“爺爺這把年紀了,身體和心理能撐得過這一關(guān)嗎?”。這時,小姑站了出來:“我去跟爸說!”小姑沉重地走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

    “爸,您還好嗎?”

    “還好……就是……想你們。”

    看到明顯消瘦的爺爺,小姑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緊緊地抱住爺爺,哽咽地說道:“爸,醫(yī)生說您這條腿怕是保不住了,得截肢。您一定要挺過來,媽和大姐還等著我們回去呢,我們一家人永遠不分開,所有的困難我們來一起面對!”爺爺沉默了一會兒,鼓足了所有的力氣說:“醫(yī)生說截……那就截吧!”聽到爺爺這個決定,小姑摟著病床上的爺爺,失聲痛哭。

    后來,我們一家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將爺爺送進了手術(shù)室。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幾個小時后,爺爺從手術(shù)室推了出來。他臉色蒼白,手腳冰涼,左邊的被子下面已是空空蕩蕩……想到爺爺88歲高齡還要遭受病痛折磨,要面對失去一條腿的打擊,尤其是從此站不起來、不能行走,那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啊!我淚流滿面地看著爺爺,可爺爺卻沒哭。他平靜地看著我,仿佛是在告訴我他沒事,不要為他擔心。

    截肢后,爺爺不坐輪椅,堅持用頑強的毅力與不懈的鍛煉,獨自練習(xí)站立和行走。爺爺靠著牆、靠著床鋪練習(xí),一次次摔倒,一次次重新站起來,不知摔了多少跤。爺爺常說:“我每天坐在輪椅上,就要給國家找麻煩,給家人添負擔。我不能影響下一代的工作,拖累他們照顧我”。我自己也曾經(jīng)試著把左腿蜷起來,用手撐著牆壁、床鋪跳著行走,用一隻腿試著保持平衡,慢慢地蹲下上廁所,這些動作做下來,常常是汗流浹背。對於常人來說,這年復(fù)一年的堅持已是艱難的挑戰(zhàn),根本無法想象一個年近90的老人,要忍受傷口的劇痛,在承受10斤假肢重量的同時還要面對體力的不支!可爺爺始終沒有放棄,他咬著牙、喘著氣,經(jīng)過幾個月的堅持,終於,憑著難以想象的毅力,重新奪回了對“腿”的控制權(quán)。他先是能一個人走到陽臺﹔再后來,能在樓下院子裡轉(zhuǎn)圈﹔一年之后,他已經(jīng)可以獨自上樓下樓、上街買菜了。

    每當我見到他吃力地挪動、看見他汗水濕透的背心、看到他的腿在牆上蹭出的血跡,心裡總是隱隱地流淚。從截肢到重新站起來,爺爺面對厄運不低頭,面對困難不彎腰,這是爺爺,用身教大於言傳的方式告訴了我,什麼叫作毅力,什麼叫作堅強!所謂勇者無懼,無堅不摧,正是因為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和歲月的淬煉,心中燃燒起理想信念之火,爺爺剛毅不屈的本色才日久年深,永不蛻變。

    爺爺截去的是一條腿,站起來的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山!

    回顧我們和爺爺生活的這麼多年,爺爺總是特別剛強、樂觀。家庭困難時沒哭,大姑患病時沒哭,身體殘缺時沒哭,重新站起來時沒哭。但是今年以來,爺爺卻一次又一次地哭了。

    隨著各大媒體的採訪,勾起了爺爺當年打仗時的回憶,每當爺爺回想起當年犧牲的戰(zhàn)友,他總是老淚縱橫,嗓子沙啞……任由奶奶幫他拭去止不住的淚水。爺爺一哭,我們的心也跟著流淚,採訪的媒體記者哭了,前來看望的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哭了,眾多讀者和觀眾也為之動容。我知道,在爺爺心中,沒有什麼比為國犧牲更光榮,沒有什麼比逝去的戰(zhàn)友,更值得尊重。

    今年3月2日,爺爺當年的老部隊從新疆派代表來看望他,這一次,爺爺又哭了。那天,看到部隊來人,爺爺顯得特別高興。為了迎接戰(zhàn)友,爺爺特意將一排軍功章別在胸前,多少年了,這是他第一次高調(diào)地亮出赫赫戰(zhàn)功。爺爺仔細地傾聽部隊代表朗讀全團官兵為他寫的慰問信。當部隊戰(zhàn)士大聲念到“三五九旅”“王震將軍”時,爺爺先是興奮地拍手,緊接著又激動地落淚,然后用一條獨腿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他挺直脊背,對著部隊代表,莊嚴地舉起右手,行了一個軍禮,這是爺爺離開部隊64年后的第一個軍禮。那一刻,我親愛的爺爺淚流滿面,他的眼裡,一定閃現(xiàn)過鮮艷的軍旗、一定閃現(xiàn)過那些浴血疆場的鏡頭、一定閃現(xiàn)過長眠在地下的戰(zhàn)友依稀的模樣……

    一個老兵,一個從戰(zhàn)火硝煙穿行到改革開放年代的老兵,用一個牢記了大半個世紀的軍禮,表達了他所有的情感。這是一個曾經(jīng)為共和國流血的戰(zhàn)士,對祖國的深深眷念﹔是一個見証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老黨員,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深情。

    (責編:吳兆飛、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xué)習(xí)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xué)習(xí)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yún)”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yú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淫444kkk|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美国发布站精品视频|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色多多视频在线| 丰满少妇被粗大猛烈进人高清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清字幕中文|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音频|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青青青青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波多野结衣视频全集| 最好的最新中文字幕8|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男女边吃奶边做爽动态爽|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在线免费观看h| 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 2020国产在线|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